头条创作挑战赛:河西之战
根据原定计划,春季,霍去病率领一万名骑兵,从河西走廊东端对休屠部进行骚扰,采取游击战术,借机吸引匈奴的注意力,调动他们的兵力。接着,夏季,由合骑侯中将军公孙敖率领三万骑兵,从西套平原出发,进攻居延泽,逆弱水而上,准备给浑邪部来一记致命打击,实施雷霆之攻。同时,李广和张骞也从右北平出兵,攻打匈奴左部,牵制伊稚斜单于,防止他来支援河西的匈奴军队。
然而,霍去病的春季攻势持续时间远比预期要短,仅一个多月便宣告结束。由于兵力大幅减少,战马几乎所剩无几,霍去病再也无法从河西走廊东端有效牵制住休屠部的活动。负伤的霍去病不得不带伤返回长安,恳请武帝再次拨给一万骑兵,计划夏季再次出征。
展开剩余83%武帝见霍去病伤势较重,便指派专人修缮骠骑将军府,并建议他先行养伤。但霍去病却坚定地回应道:“匈奴未灭,何以为家!”他心中始终不忘复仇的使命,不愿停下脚步。
武帝对霍去病的忠诚和勇武颇为欣赏,甚至认为霍去病的才能超越卫青。霍去病帐下几乎全是匈奴人,而卫青则主要依赖汉族士兵和匈奴作前部或向导的角色。霍去病的军队中,不仅汉人战士极为勇猛,甚至匈奴降卒也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。武帝对霍去病的偏爱,源于他所称的“夷胡相攻,无损汉兵”,意指霍去病能让匈奴军力相互消耗,而汉军却能保持相对完好。
见霍去病执意再次出征,武帝最终同意从各属国及北军长水营调拨更多的匈奴降卒,再加上霍去病原有的残兵,合计约万人,共同出征河西走廊。
霍去病的春季进攻,从陇西出发,越过皋兰山,渡黄河,途经金城、令居,最终进入河西走廊。然而,若夏季还沿着这条路线前进,霍去病的军队很可能被敌人困在古浪峡,进退两难。
与此同时,公孙敖的出兵路线,选择从北地郡西套平原出发,越过贺兰山北部,穿越乌兰布和沙漠,经过雅布赖山与狼山之间,最终到达居延泽。公孙敖将沿着弱水南下,直扑祁连山,伺机对浑邪部进行致命打击。
汉朝在拿下西套平原后,将其划归北地郡,并在其北部的黄河以西设置浑怀障,开设都尉府。同时,在毛乌素沙地东部设置神泉障,设立都尉府,而在西套平原南部黄河以西,则设立北典农城(上河城),并开设农都尉府。为了进行军屯,汉军的出发点定在北地郡的西套平原,目标是居延泽,然而,沿途的黄沙漫漫,食物补给困难,必须携带大量干粮。
霍去病决定不从陇西出发,而是采取兵分两路的战略,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发,另一路则由公孙敖带领三万骑兵稍后跟进。霍去病的兵力除了来自各属国,还有不少来自公孙敖军中的匈奴降卒或擅长骑射的汉人。
霍去病的军队从贺兰山北麓出发,带着十天的干粮。第一天,他们便到达一个小绿洲,上河农都尉府已提前准备好了百头肥羊,待军队到达时立刻杀羊犒劳大军。由于草场稀少,为了确保战马能有足够的草料,这些羊被圈了起来。第二天,霍去病的军队来到狼山与雅布赖山之间的一个绿洲,依然得到了农都尉府的支援。
然而,从第三天起,茫茫大漠便成了他们的主场,粮草短缺,农都尉府无法再提供支持。霍去病的军队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。大军昼伏夜行,沿着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前进,尽力寻找附近的绿洲。在长途跋涉中,为了减少体力的消耗,行军路线呈七弯八折的蛇形,战马始终处于困境中。即便有干粮支撑,人力勉强能够坚持,但战马的承受力几乎到了极限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战马开始不断倒下,军队只能下马步行,甚至用绳索将武器和物资拖着前进。直到到达居延泽,霍去病军损失了三千多匹战马,再也无法一骑一马的状态前行。
弱水源自祁连山脉,经过合黎山汇入乎蚕水,最终流经中央戈壁,直到鞮汗山下,形成居延泽。弱水的长度达到948公里,是中国的第二长内流河。上世纪,由于过度利用水源,弱水经常断流,未能顺利到达居延海。随着水资源的恢复,弱水再次流入东居延海,西居延海的水位也有所恢复,生态逐步得到了恢复。
当年,月氏部落在匈奴的压迫下被迫离开河西走廊,一部分人被匈奴划为三部,称为小月氏。湟水月氏、卢水月氏和居延月氏分别在不同区域生存。这些部落有的勉强存续,有的几乎消失,特别是居延月氏,在匈奴和稽沮的双重压力下,日子十分艰难。
霍去病第一次进入河西走廊时,偶遇居延月氏使者,他们表示如果汉军能杀到居延泽,他们将举族投降。霍去病当时正在与浑邪部的追击战中,未能马上作出决定,但也未能回头支援。
几个月后,霍去病再次来到居延泽,这次,居延月氏果然选择投降,不仅补充了汉军的战马,还提供了向导。在与居延月氏的接触中,霍去病发现了右苴王稽谷姑,这位英俊强壮的将领提出了作战计划,建议通过小规模的伏击,逐步消灭稽沮部。
在霍去病的指挥下,汉军分成两路,强力进攻稽沮的石洞,最终以绝对优势歼灭了稽沮的主力,并俘获了大量敌人。这场战斗不仅摧毁了稽沮部,也为小月氏带来了复兴的希望。战后,霍去病封了居延月氏王杆者和右苴王稽谷姑,奖励他们的卓越战功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盛配资,宁波股票配资网,金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