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前语
杏坛星辉启新程,智慧薪火映莞邑。在东莞教育锚定“品质课堂”建设、深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东莞市可园中学以建校五十周年为契机,精心打造“可中智汇·微讲坛”,为可中教师提供思想碰撞、经验共享的轻量化平台,助力其沉淀经验,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师资活力。
本期微讲坛聚焦数学课堂的核心艺术——有效提问,邀请资深教师高锦元分享实战锦囊,为提升教学质量注入思维动能。
教师简介
高锦元
展开剩余75%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,现担任数学科组长和初二数学备课组长,2013年获评东莞市初中数学第一批教学能手,2019年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,曾担任东莞市初中数学慕课中心组成员,多次担任东莞市中考改卷题组长,多次担任东莞市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比赛评委。曾加入东莞市初中数学陈宗金名师工作室、张青云名师工作室进修学习,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一等奖,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结题,相关教研成果广泛推广。所带学生多次获国家级、省级数学邀请赛金牌、银牌,多次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,并被认定为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。
讲坛核心内容:
高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,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的关键基本功,犹如开启学生思维宝库的钥匙。他引用郑毓信教授的观点,强调“善于提问”是数学教师三项核心能力之首。然而,现实中课堂提问虽频繁,却常存在“有量无质”的问题。
高老师首先系统阐述了课堂提问的多维功能,其意义远超简单的知识检测。提问可用于复习引入,了解学生知识储备以调整教学;能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来激发兴趣和质疑;更是以问为媒、启迪思维的利器。此外,提问还具有维持课堂纪律、检查反馈学习效果、给予学生精神奖励等综合功能。
针对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实践困境,如问题缺乏深度与层次、多以记忆性为主、齐答掩盖个体问题、提问随意缺乏有效引导和反馈等,高锦元老师提出了精准的破解策略。他强调问题设计需注重层次性,减少浅层记忆性问题,构建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阶梯式问题链。在提问实施过程中,应避免过度依赖齐答,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,并强化解题过程的引导。
展望未来,高锦元老师认为在强调思维教学的新课标、新教材、新中考背景下,课堂提问应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师生双主体互动的转向。教师自身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提问艺术,丰富提问的内容与形式。但更关键的一步在于,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,着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,使学生从被动应答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他精辟地指出,当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时,思维的火种便已点燃,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将得到实质性培养。
本期讲坛以专业分享照亮教学创新之路。高锦元老师的“提问锦囊”,不仅为数学课堂注入思维活力,更揭示了教育本质——用问题开启心智,让探索驱动成长。
发布于:广东省牛盛配资,宁波股票配资网,金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