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世间便有正直之人,也有奸佞之徒;忠臣与奸臣并存,而佞臣、弄臣则是奸臣的一种。《史记》中专门开设了一卷《佞幸列传》,专门记载了这些阿谀奉承、趋炎附势之人的故事。
这些佞臣大多在得宠时“恃宠而骄”,一旦失势,便如“龙阳泣鱼”般凄惨,许多最终非死即囚,结局惨淡悲凉。就如《封神榜》中的费仲、尤浑被冰冻而亡;北魏孝文帝的宠臣邓通被饿死;唐代女皇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更是在闹市被斩,家族遭灭门,命运令人扼腕叹息,这或许就是小人的典型结局。
“龙阳泣鱼”这一成语源自《战国策·魏策四·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》,讲述了魏王宠臣龙阳君的故事。传说龙阳君在钓鱼时见鱼儿被弃,联想到自己失宠的结局,禁不住暗自流泪。后人借此比喻人失宠后的哀伤与无奈。
展开剩余66%龙阳君的具体生卒年不详,推测其活动于公元前243年左右,是魏安釐王最宠爱的臣子,因容貌美艳如女子而被封为龙阳君。传闻他不仅容貌出众,剑术精湛,计谋高超,且口才卓越,是兼具美貌与智慧的绝世佳人。
魏安釐王也酷爱钓鱼。有一次,二人同乘一船出钓。龙阳君钓得颇丰,短时间内钓上十余条鱼,但他却反常地流起泪来,情绪令人费解。魏王见状,便好奇地问他缘由。
龙阳君并未急于吐露心声,起初推辞道:“无事,无事,我并无不快。”此话反倒激起了魏王的疑心,追问道:“既然无事,何以流泪?”身为君王,洞察一切,龙阳君若不诚实,便是冒犯了君权。
无奈之下,龙阳君只得坦白:“我只是为我钓得的鱼而流泪。”魏王不解:“几条鱼,有何好哭?”龙阳君解释道:“起初钓鱼,我欢喜不已。后来钓得更大的鱼时,我便想到丢弃先前的小鱼。由此联想到我自己,资质平平,却因幸运得宠于陛下,被封为龙阳君。在朝中大臣对我趋炎附势,街上行人见我驾车,都敬而远之。”
魏王笑道:“哈哈,这何尝不是好事?说明你地位尊贵,人人畏惧。”龙阳君却忧心忡忡地说:“天下美人众多,她们定会嫉妒我受宠,想方设法妆扮艳丽,抢夺陛下青睐。那时,我的命运便会如初钓的鱼,被无情抛弃。我怎能不为此痛心流泪?”
魏王似有所悟,问:“既有此忧,何不早言?”随即下令,对所有推荐美人的人一律诛灭全族,以绝后患。
由此可见,身处君侧的宠臣们擅长谄媚与掩饰过错,时时戒备那些试图替代自己地位的人。然而,俗话说“爬得越高,摔得越重”,无论他们多么努力,最终多半难逃“龙阳泣鱼”的结局,这是历史的铁律。
参考资料:《中华成语大词典》《战国策·魏策四·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》《全历史·龙阳君》
声明:配图来自网络,与本文内容无关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盛配资,宁波股票配资网,金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